8月17日,美国商务部和安全局正式宣布升级对华为的禁令,进一步收紧华为对美国技术获取的限制,除了将华为全球38家子公司列入“实体清单”,同时还禁止华为作为“买方”或“最终收货人”从第三方采购芯片,然而,这已经是美国对华为发动的第三轮制裁。

第一轮是2019年5月,华为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,华为海思半导体正式转正,第二次是今年5月份,美国加大对华为的芯片打击,禁止任何采用美国技术的芯片工厂为华为提供代工服务,这让华为依赖的台积电、中芯国际被迫终止了与华为的合作,华为转而从联发科外购芯片,华为此举,让美国为联发科做了嫁衣,而面对第三次打击,联发科这条路也被堵上了!这是美国对华为芯片的“锁喉”!

曾经的“中兴事件”,现在的华为“芯片危机”,都反应出来一个问题,国产芯片制造技术的落后!如果华为因为芯片问题就此认输,美国会将手伸向中国更多的企业,为打造“去美国化”芯片供应链,避免将来再次出现“中兴事件”、“华为事件”,国家终于出手!近日,我国传来了“铁令”,要求2020年国产芯片自给率达到40%,2025年中国芯片的自给率达到70%。

国产芯片当下局势
众所周知,中国是世界芯片消耗大国,占全球芯片总需求量的50%左右,每年对芯片进口的总额远远超过了石油,据消息称,2019年中国芯片市场营收总额为7562亿元,预计今年的芯片营业总额将高达9000亿,并且未来芯片市场的营业总额会随着中国IT产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高,但让人感到可惜的是,中国芯片的自给率仅有30%,而且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,也就是说,中国芯片市场营业额再高,中国企业只是赚了一少部分,大部分营收都被英特尔、高通、台积电、三星等芯片企业瓜分了。

“铁令”下的反映
如果将中国芯片自给率提升到70%,外加上之前推出的半导体企业减税优惠条件,将会有哪些反映呢?
一方面,推动整个中国芯片产业链驶入“高速路”。芯片产业链很长,从设计、制造、封装,到测试,有多个环节,而且每个环节都有多道工序,也是因为太多复杂,导致前期产生了“造不如买”的想法,从而放弃了自主研发。而如今,70%自给率的硬性条件,将会为国内芯片企业额外创造一个千亿乃至万亿级的“蛋糕”,这将倒逼中国芯片企业加快创新,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芯片产业链。

另一方面,会吸引国际芯片企业前来中国打造“去美国化”的芯片产业链,与中国芯片企业同台竞争,因为在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和70%的自给率的面前,没有哪家企业跟钱有仇!在华为将供应链从美国转移出来后,美国的“盟友”日本却悄悄补上了华为供应链的空缺,这让日本企业在美国持续打压华为的过程中赚得盆满钵满。

同时,在华为向联发科采购1.2颗芯片后,高通开始积极游说特朗普政府,呼吁撤销对华为禁售元器件的禁令,好让自己能分到一杯羹。可见,只要利润吸引人,很多企业愿意铤而走险,即便是美国芯片巨头!

芯片的发展已经过了几个时代的变革,每一代技术都是一个新的机遇,相信在未来五年,中国芯片一定可以实现“去美国化”,实现自给自足,更能服务于全球,而五年后,美国芯片也不用再出口了,也没人要了!因为中国芯片满大街都是,而且物美价廉!您说是不是呢?